Skip to content

猴痘

猴痘

2024年5月29日

按此浏览猴痘专题网页

病原体

猴痘是一种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病。由于该病毒于1958年在研究用的猴子身上首次发现,因此以「猴痘病毒」命名。

人类感染个案最早于1970年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原扎伊尔)出现,自此将该疾病命名为「猴痘」。此后,疫情爆发主要发生在中非和西非,而发生于非洲以外地区的疫情亦与来自非洲的进口动物或游客有关。自2022年5月以来,全球多个地区的国家爆发了疫情。

2022年11月28日,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将「mpox」作为猴痘的英文疾病名称「monkeypox」的同义词,并在1年过渡期后作为首选的英文术语。

病征

症状与天花相似,但病情较轻微。感染猴痘后的数天,患者会出现发烧、剧烈头痛、肌肉痛和淋巴结肿大。于出现皮疹前,严重淋巴结肿大可以是猴痘的一个显着特征。自发烧后约1至3天,口腔内会出现溃疡,身体其它部位亦会出现皮疹。皮疹通常会于10天至两星期内从斑丘疹发展到水疱、脓疱,然后是结痂,而在身体所有部位的皮疹一般会同步发展。

参考2022年的全球猴痘疫情,患者可能出现非典型症状,例如有性生活的成年人可出现不明原因的生殖器、肛门或口腔病变(如溃疡、结节等),或者直肠炎。

猴痘病征持续14至21天,患者通常会自行痊愈。过去的疫情中,患者的死亡率介乎1%至10%之间。

传播途径

当人与受感染的动物、受感染的人、或受污染的物件接触,便可能受感染。人类如果被野生动物例如某些灵长类动物、囓齿动物和松鼠等咬伤或抓伤,或直接接触其体液,都可能会受感染。长期面对面接触引致的飞沫传播,或直接的体液接触,亦可能令病毒人传人。

潜伏期

潜伏期介乎5至21天,但通常为6至13天。

治理方法

猴痘的治疗原则包括缓解症状、治疗并发症及预防长期后遗症。继发性细菌感染应按需要进行治疗。欧洲药品管理局于2022年批准了一款名为「tecovirimat」的抗病毒药物用于治疗猴痘,但该药尚未被广泛使用。

预防方法

政府参考了疫苗可预防疾病科学委员会和新发现及动物传染病科学委员会的建议,采购了第三代疫苗「JYNNEOS」用于暴露前及暴露后疫苗接种。 该疫苗已于 2022 年 9 月运抵香港以用于猴痘疫苗接种计划。「JYNNEOS」已于 2019 年获得美国食物及药物管理局 (FDA) 许可用于预防猴痘感染。

为减少受感染的风险,市民前往受猴痘影响的地方应该:

  • 避免与猴痘病人或有疑似猴痘皮疹的人士密切接触或皮肤接触;
  • 避免接触猴痘患者使用过的物品,例如餐具、杯子、床上用品、毛巾或衣服;
  • 避免接触染病或死亡的动物;
  • 在照顾病人或处理动物时,采取适当的感染控制措施,例如穿戴防护衣服和装备,包括手套和外科口罩;
  • 保持手部卫生,当双手有明显污垢或被血液、体液沾污,应用梘液及清水洗手。如双手没有明显污垢时,可用含70-80%酒精搓手液洁净双手;
  • 彻底煮熟所有动物产品方可进食;和
  • 如有任何可疑病征,应及时求医。

其他语言

印尼语版
Bahasa Indonesia
泰语版
Tagalog
他加禄语版
ไทย
印度语版
हिन्दी
尼泊尔语版
नेपाली
巴基斯坦语版
اردو
越南语版
Tiếng Việt
旁遮普语版
ਪੰਜਾਬੀ
法语版
Français

网上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