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補液
運動中途飲用「運動飲品」(Sports drink)是許多運動愛好者常見的習慣。你會發覺,在剛舉行的2013年香港渣打馬拉松賽事中,不少跑手都自備運動飲品,務求跑出好成績。其實運動飲品有什麼作用?當中要有什麼成分才算合適?本文提供一些意見供大家參考。
理想運動飲品的成分
美國運動醫學會(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ACSM)曾就有關運動與補液的題目發表文獻,其中建議如運動時間長達1小時或以上,運動員便應定時補液,以免造成脫水和電解質失衡。因此,運動飲品應含適量的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s)及電解質(electrolyte)。碳水化合物(主要為糖分)能補充血糖,有助維持運動的持久性;電解質能補充經汗液流失的鹽分,維持血液的電解值,讓肌肉正常運作,預防肌肉痙攣。有研究證實,電解質飲品能促進水分吸收及減少尿液排放,提高運動補液的成效。適當的運動飲品,其成分應如下:
成分 | 濃度 | 考慮因素 |
---|---|---|
碳水化合物 | 5-8克/100毫升(5-8%) | 分量過高可能會減慢水分的吸收;太少則未能為身體提供足夠的能量去維持運動表現 |
鈉 | 45-70毫克/100毫升 (20-30毫當量/公升)* |
鈉和鉀是汗液裏的主要電解質,會經汗液流失。運動飲品和純水不同;運動飲品含適量電解質,可維持口渴感覺,提醒運動者補液;電解質濃度不宜太高,否則會減低飲品的可口程度,降低飲用意慾。 |
鉀 | 8-20毫克/100毫升 (2-5 毫當量/公升)* |
* 毫當量/公升(mEq/L)是常見用於飲品中的電解質濃度的單位。
總結而言,補液是耐力性運動(如長跑)愛好者應注意的重要環節,尤其在炎熱的天氣裏做運動;適當的補液既有助維持運動表現,又可減低中暑和運動脫水的風險。下期文章會講述運動時的補液策略,敬請密切留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