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体及病征
食物中毒通常由进食受污染食物或饮用受污染食水所引致。食物或食水会受细菌、病毒、寄生虫、生物毒素或化学物污染。
部分常见的食物中毒:
沙门氏菌(细菌)
该等病原体常被发现之处:在家养及野生动物中广泛存在,亦常见于食用动物(例如家禽、猪和牛)和宠物(例如猫、狗、鸟类和龟等爬虫类动物)。
该等病原体引致食物中毒的普遍来源:未熟透的肉类、肉类食品、家禽、未经加热杀菌处理的奶、生的蛋及蛋制食品(如布甸)。
病征:常见症状包括呕吐、腹泻及腹痛,或有发烧。若未能及时接受适当治疗,可能出现致命的严重并发症,如脱水及败血病等,但这些情况十分罕见。
金黄葡萄球菌(细菌)
该等病原体常被发现之处:喉咙、鼻腔、皮肤、切伤及创伤的伤口。
该等病原体引致食物中毒的普遍来源:经由有皮肤感染或鼻内带有该种细菌的食物处理者处理过之食物,特别是涉及人手处理而其后并无翻热的食物(例如:三文治、蛋糕及酥饼)。其他食物污染的来源包括用作预备食物的用具和工作枱。金黄葡萄球菌可产生引致食物中毒的肠毒素。
病征:常见症状包括呕吐、腹泻及腹痛,或有发烧。若未能及时接受适当治疗,可能出现致命的严重并发症,如脱水及败血病等,但这些情况十分罕见。
副溶血性弧菌(细菌)
该等病原体常被发现之处:海产。
该等病原体引致食物中毒的普遍来源:未熟透的海产、受生海产交叉污染的已煮熟食物。
病征:常见症状包括呕吐、腹泻及腹痛,或有发烧。若未能及时接受适当治疗,可能出现致命的严重并发症,如脱水及败血病等,但这些情况十分罕见。
产气荚膜梭状芽胞杆菌(细菌)
该等病原体常被发现之处:泥土、污水、尘埃、动物和人类的粪便和动物制饲料。
该等病原体引致食物中毒的普遍来源:受交叉污染、未彻底煮熟或在不适当的温度贮存过久的肉类及肉类食品(例如:焖炖菜式及卤水食物)。
病征:常见症状包括呕吐、腹泻及腹痛,或有发烧。若未能及时接受适当治疗,可能出现致命的严重并发症,如脱水及败血病等,但这些情况十分罕见。
雪卡毒鱼类中毒(生物毒素)
该等病原体常被发现之处:海产珊瑚鱼。
该等病原体引致食物中毒的普遍来源:海产珊瑚鱼。
病征:四肢、面部、舌头或口部周围麻痹、冷热不分、头晕、心悸及胸痛。雪卡毒鱼类中毒的患者康复后,如进食任何鱼类、果仁、酒精或咖啡因,可能会导致病征复发。
河豚毒素中毒(生物毒素)
该等病原体引致食物中毒的普遍来源:河豚和刺规。
病征:口唇、舌头、面部和四肢麻痹、头痛、呕吐、腹泻、上腹疼痛、说话含糊不清、步行困难、瘫痪、痉挛、呼吸困难及心律紊乱。严重个案可能出现呼吸衰竭和血液循环系统衰竭,并导致死亡。
除害剂(化学物)
该等病原体引致食物中毒的普遍来源:除害剂残余达危险水平的蔬菜。
病征:头晕、肌肉无力、麻痹、流眼水、流涎及心悸。若严重中毒,可引致视力模糊、震颤或痉挛,以及呼吸困难。
传播途径
食物中毒是由于食用含有致病媒介或受致病媒介污染的食物而引致的。
潜伏期
潜伏期由数小时至数日不等,视乎致病媒介而定。
治理方法
如出现食物中毒的病征,须立即求诊,并应补充水分。患病的食物处理人员应暂停工作,直至复原。
预防方法
实践食物安全可预防食物中毒。「食物安全五要点」是五个简单而有效的要点,让大家遵从,藉以预防由食物传播的疾病:
请浏览以下食物安全中心网页获取更多实用的资讯:
http://www.cfs.gov.hk/tc_chi/consumer_zone/consumer_zone_5_Keys_to_Food_Safety.html
近年香港并无除害剂引致食物中毒个案的报告。蔬果中的除害剂残余的不满意率为低;检测到的除害剂残余含量甚低,引致中毒的机会不大。有关清洗蔬果的建议已更新如下:
请浏览以下食物安全中心网页获取更多有关食物内除害剂残余的资讯:
http://www.cfs.gov.hk/tc_chi/faq/faq_07.html
要预防雪卡毒鱼类中毒,须注意下列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