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飯小貼士
香港各處食肆林立,不同風味、地道菜色,應有盡有。亦因為「搵食」十分方便,外出用午膳已是大部份香港「打工仔」的日常飲食模式。可是,外出飲食如要講求色、香、味俱全,一般快餐店、茶餐廳、酒樓的食物多屬多汁、高脂肪、高鹽份食物;而且,午膳時間及金錢預算又有所局限,要找到味道好又「有營健康」的食物絕非一件容易的事。
近年,大眾愈來愈注意健康飲食,而且又因為百物騰貴的關係,部份「打工仔」都會自備午餐上班。以下是一些有關「帶飯」的「小貼士」,希望大家「帶飯」返工都可以吃得健康!
貼士一:注意份量比例
衞生署建議每餐的五穀類(如:飯、麵),蔬菜類和肉類
(及其代替品)的比例為3比2比1。(如右圖)
貼士二:蔬菜不可缺少
衞生署建議每人每日食用3份蔬菜(一份的蔬菜即半碗已煮熟蔬菜類或一碗未煮熟的沙律菜)。
建議每日午餐時以最少1份蔬菜為目標。
貼士三:選擇低脂肉類及低脂肪烹調方法
建議選擇較低脂的肉類,如:豬柳、瘦豬扒、牛柳、西冷、牛(腱)等。烹調方面應避免用油炸、油泡、紅燒等方式,因為以上過程會令食物脂肪含量增加,故宜多採用焯、蒸、烤等健康煮食方式取代。
貼士四:少撈汁
不論是餸汁、蒸魚汁、茨汁等都含較高的脂肪及鹽份。改掉「撈汁送飯」的習慣,以減少攝取過量不必要的鹽、油、糖、調味等。
想知道更多有關……
- 健康飲食的資訊,請瀏覽「健康地帶」的網站 http://www.cheu.gov.hk
- 「健康在職計劃」的資料,請瀏覽 http://www.healthatwork.gov.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