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健康资讯

基孔肯雅热

2025年7月16日

按此浏览基孔肯雅热专题网页

病原体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热病毒引起,是一种经蚊子传播的传染病。基孔肯雅热已在一百一十多个国家被发现,当中包括非洲、亚洲、欧洲、美洲和印度洋及太平洋群岛等地。

病征

患者感染基孔肯雅热后会出现发烧和严重关节痛。「基孔肯雅」是源自非洲马孔德语中的一个词,意思是「变得扭曲」,描述患者关节疼痛弯着腰的模样。其他常见症状包括肌肉疼痛、头痛、恶心、疲倦和出现红疹。症状通常是自限性的,一般持续数天。但有些患者的关节痛可能会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由基孔肯雅热所引致的严重症状及死亡十分罕见,并多数与其他已存在的健康问题有关。大部分患者可以完全痊愈。在偶尔的情况下, 基孔肯雅热病毒可引起眼、心脏及神经的严重并发症。新生儿、年纪较长人士及长期病患者出现重症的风险较高。

现有证据显示,曾经感染过基孔肯雅热病毒的人士对再次感染具有免疫能力。

传播途径

基孔肯雅热主要透过带有基孔肯雅热病毒的雌性伊蚊叮咬而传染给人类。当基孔肯雅热患者被病媒蚊叮咬后,病媒蚊便可能受到感染,若再叮咬其他人,便有机会将病毒传播。

香港并未有发现传播基孔肯雅热的埃及伊蚊,但同样可传播基孔肯雅热的白纹伊蚊却属于本港常见的蚊品种。这些蚊子主要在白天叮咬人,而叮咬的高峰期在清早和傍晚。

在罕有情况下,基孔肯雅病毒也可在婴儿出生时由母体传给新生婴儿。

潜伏期

潜伏期为 2 至 12 天,通常为 3 至 8 天。

治理方法

目前没有特定的抗病毒药物治疗基孔肯雅热,治疗方法主要是纾缓症状,包括使用退烧药、止痛药和补充体液。

预防方法

目前没有预防基孔肯雅热的疫苗在本港获注册。预防基孔肯雅热的最佳方法是避免被蚊子叮咬,以及防止蚊子繁殖。

预防被蚊子叮咬

1. 穿着宽松、浅色的长袖上衣及长裤。

2. 于外露的皮肤及衣服涂上含避蚊胺(DEET)成分的昆虫驱避剂。

  • 孕妇及 6 个月或以上的儿童可以使用含避蚊胺成分的昆虫驱避剂。在一般的情况下,孕妇使用避蚊胺的浓度上限是30%,儿童则为10%

3. 采取其他关于户外活动的预防措施:

  • 避免使用有香味的化妆品或护肤品
  • 依照指示重复使用昆虫驱避剂
  • 如同时使用昆虫驱避剂及防晒液,应先涂防晒液再涂上昆虫驱避剂

预防蚊子繁殖

1. 防止积水

  • 每星期为花瓶换水一次
  • 避免使用花盆底盘
  • 紧盖贮水器皿
  • 确保冷气机底盘没有积水
  • 把用完的罐子及瓶子放进有盖的垃圾箱内

2. 避免蚊虫滋生

  • 应妥善存放食物及处理垃圾

有关更多防治蚊子滋生的资料,请浏览食物环境卫生署网页:http://www.fehd.gov.hk/tc_chi/pestcontrol/handbook_prev_mos_breeding.html

出外旅游须知

  1. 采取预防措施以避免受到叮咬。如儿童前往蚊传疾病流行的国家或地区而有机会被蚊叮咬,两个月或以上的儿童可使用浓度上限为30%的避蚊胺。关于使用昆虫驱避剂的详情和须注意的要点,请参阅「使用昆虫驱避剂的注意事项」
  2. 如果打算前往相关疾病流行的地区或国家,应在出发前六星期或更早谘询医生,并采取额外的预防措施,避免受到叮咬。
  3. 如到流行地区的郊外旅行,应带备便携式蚊帐,并在蚊帐上使用氯菊酯(一种杀虫剂)。切勿将氯菊酯涂在皮肤上。如感到不适,应尽早求医。
  4. 科学研究显示即使没有病征或尚未出现病征的感染者被蚊叮咬,也有机会把病毒传给蚊子,继而造成进一步传播。因此,旅游人士从受影响地区回来后14天内须继续使用昆虫驱避剂作为防蚊措施。若感到身体不适如发烧,应尽快求医,并将行程细节告知医生。

其他语言

印尼语版
Bahasa Indonesia
他加禄语版
Tagalog
泰语版
ไทย
印度语版
हिन्दी
尼泊尔语版
नेपाली
巴基斯坦语版
اردو
越南语版
Tiếng Việt
旁遮普语版
ਪੰਜਾਬੀ

预防蚊子传播的疾病 (其他语言)

印尼语版
Bahasa Indonesia
他加禄语版
Tagalog
泰语版
ไทย
印度语版
हिन्दी
尼泊尔语版
नेपाली
巴基斯坦语版
اردو
越南语版
Tiếng Việt
旁遮普语版
ਪੰਜਾਬੀ

网上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