蝇蛆病是由苍蝇幼虫(蝇蛆)侵扰人体或脊椎动物的组织所引起的疾病。经常卧床、身体残障或缺乏自我照顾能力的长者,较易受苍蝇入侵没有皮肤保护的身体部位,如伤口及黏膜等,而受到其幼虫侵扰。
病原体
很多种类的苍蝇都可以引致人类或动物的蝇蛆病,如狂蝇科等。在香港,丽蝇科的蛆症金蝇是其中一种最常见引致人类蝇蛆病的品种。
蝇蛆病的形成
蛆症金蝇于生长周期中会经历卵、幼虫、蛹至成虫四个阶段。雌蝇成虫只会在活的动物身上产卵(包括温血动物和人类),产卵位置通常为病弱人士身体表面的伤口,及口、耳及鼻等孔穴的黏膜。虫卵一般于24小时之内孵化成幼虫,而幼虫会钻入宿主的身体组织内,以进食宿主的血液以及坏死或活组织为生。蝇蛆病并不会经人与人之间传播。
病征
蝇蛆进食时会钻入宿主身体,对宿主的身体组织造成严重破坏,引致皮肤受伤、继发性感染、器官机能失调、甚至死亡。皮肤受伤部位通常流出恶臭的分泌物及出现溃烂。
预防方法
要预防蝇蛆病,市民(特别是易受感染人士的照顾者及安老院舍的职员)应采取以下措施:
安老院舍的员工应确保院舍有良好的环境卫生;留意院友有否出现蝇蛆病的病征,并尽快安排不适院友就医。
如欲获得更多有关防治苍蝇的资料,可浏览食物环境卫生署网页
https://www.fehd.gov.hk/tc_chi/pestcontrol/arthropod-pests-leadin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