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鼠疫?
鼠疫是一种可感染啮齿动物、一些动物和人类的传染病。它由鼠疫耶尔森杆菌所引致。鼠疫感染主要有三种:腺鼠疫、肺鼠疫和败血性鼠疫。人类感染鼠疫是严重疾病,腺鼠疫病死率为30% - 60%,如没有接受治疗,肺鼠疫向来是致命的。
传播途径
鼠疫是由受感染动物(主要是啮齿动物)身上的带菌跳蚤经叮咬而传播。人类的皮肤若有伤口,而与带菌动物的体液或组织接触,或吸入患者的飞沫,亦可感染到鼠疫。腺鼠疫通常不会在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播,除了接触受感染者淋巴结的脓液。肺鼠疫的传染性极高,可透过吸入患者的飞沫于人与人之间传播。
潜伏期
腺鼠疫的潜伏期一般为 1 - 7 天;而肺鼠疫的潜伏期一般为 1 - 4 天。
病征
腺鼠疫患者会出现突发的病征包括头痛、发冷、发烧、疲倦以及受影响的淋巴结肿胀和疼痛。此胀大的淋巴结称为「淋巴结炎」。这是最常见的鼠疫类型。
当鼠疫杆菌侵入血液时,病情便发展成为败血性鼠疫。透过血液,感染可蔓延到身体其他器官,引致严重并发症。
患上肺鼠疫的病人会发冷、发烧、头痛、全身疼痛、虚弱、胸口翳闷、咳出带血的痰、呼吸困难;如不及早接受治理,病人可能很快便会死亡。患上这种最严重的类型的病人,具极高度的传染性。
治理方法
患者须被隔离和服用适当的抗生素。
鼠疫的流行地区
鼠疫是一种动物疾病,除大洋洲外,所有洲都存在该疾病。鼠疫曾在非洲、亚洲和南美洲流行。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大部分人类个案在非洲发生。流行最广的三个国家是刚果民主共和国、马达加斯加和秘鲁。
预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