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健康资讯

人类偏肺病毒感染

2024年5月7日

病原体

人类偏肺病毒是一种单链的核糖核酸病毒,可在任何年龄人士引致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于2001年被首次发现后,于世界各地亦有发现。人类偏肺病毒感染在全年任何时间皆会发生,于本港春末及夏季较为常见。

病征

儿童、长者及免疫力弱的人士较容易受到感染。患者通常病征轻微并会自行痊愈。主要病征包括发烧、咳嗽、鼻塞、呼吸困难或气促。人类偏肺病毒感染亦可引致支气管炎或肺炎。

传播途径

人类偏肺病毒可透过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所产生的飞沫、接触患者的分泌物或触摸受污染的表面或环境传播。

潜伏期

潜伏期一般为3 6天。

治理方法

患者一般可用支援性疗法纾缓病况。患者亦需留意补充水分。在较严重的情况下,患者可能需要氧气及呼吸机辅助。

预防方法

现时并没有疫苗可预防人类偏肺病毒感染。市民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和环境卫生以减低感染机会:

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 建议以下情况佩戴口罩:
    • 任何有发烧或呼吸道感染症状的人士;
    • 任何到访或工作于高风险场所如安老院舍 / 残疾人士院舍、医疗设施临床区域的人士;以及
    • 高危人士(如本身有健康问题或免疫力低的人士)前往人多场所例如乘搭公共交通等。
    • 当呼吸道病毒的活跃程度预期会出现上升趋势时,高危人士到访公众地方时应佩戴外科口罩,而市民在乘搭公共交通工具或在人多挤迫的地方逗留时亦应佩戴外科口罩。
  • 正确佩戴口罩十分重要,包括在佩戴口罩前及脱下口罩后保持手部卫生。有关正确佩戴口罩的详情,请浏览卫生防护中心网站:www.chp.gov.hk/files/pdf/use_mask_properly_chi.pdf
  • 经常保持双手清洁,尤其在触摸口、鼻或眼之前;进食前;如厕后;触摸扶手或门把等公共设施后;或当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时,如咳嗽或打喷嚏后。
  • 洗手时应以梘液和清水清洁双手,搓手最少20秒,用水过清并用抹手纸或干手机弄干。如没有洗手设施,或双手没有明显污垢时,使用含7080%的酒精搓手液洁净双手亦为有效方法。
  • 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纸巾掩盖口鼻,把用过的纸巾弃置于有盖的垃圾箱内,然后彻底清洁双手。
  • 当出现呼吸道感染病征,应戴上外科口罩,不应上班或上学,避免前往人多挤逼的地方,及尽早求医。
  • 保持均衡饮食、恒常运动、充足休息、不要吸烟和避免饮酒,以建立良好身体抵抗力。
  • 患者应避免接触儿童、长者或免疫力较弱的人士。
2. 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
  • 经常清洁和消毒常接触的表面,如家俬、玩具和共用物件。使用 1 99 稀释家用漂白水(以 10 毫升 5.25% 次氯酸钠家用漂白水混和于 990 毫升清水内)消毒,待 15 30 分钟后,用水清洗并抹干。金属表面则可用70%酒精清洁消毒。
  • 用吸水力强的即弃抹巾清理可见的污物,如呼吸道分泌物,然后用 1 49 稀释家用漂白水 (以 10 毫升含 5.25% 次氯酸钠家用漂白水混和于 490 毫升清水内)消毒被污染及其附近地方,待 15 30 分钟后,用水清洗并抹干。金属表面则可用70%酒精清洁消毒。
  •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前往人多挤逼或空气流通欠佳的公众地方;高危人士在这些地方逗留时可考虑佩戴外科口罩。
  • 饮食用具用后应清洁及消毒,减少传播疾病的机会。

网上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