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健康资讯

汉森氏病(麻风病)

2024年6月21日

病原体

汉森氏病(麻风病)是由麻风分枝杆菌(一种生长缓慢的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据世界卫生组织称,在全球范围内,汉森氏病发生在 120 多个国家,每年报告的新病例超过 20 万例。 虽然全球个案正逐渐减少,巴西、印度和印尼于二零一八至二零二二年期间仍每年呈报多于10 000宗新个案。某些国家如菲律宾、尼泊尔和缅甸等,同期每年报告1 000至10 000宗新个案。在1980年代中期,当本地盛行率远低于每万人1人时,香港正式宣布成功消除汉森氏病。

汉森氏病(麻风病)是香港的法定呈报疾病。 历年报告的病例已大幅下降,从1970 年代初期(1970-1974 年)的100多宗降到1990 年代初(1990-1994 年)的20 至30宗 ,再降至2014 年至2023 年期间的10宗以下(每年1 例至9 宗)。这归功于良好的本地医疗服务和卫生设施,及整体巿民的健康状况改善。

传播方式

汉森氏病可经由鼻腔飞沫或密切皮肤接触传播。但这种疾病不容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也不会透过与患者的偶然接触(例如握手或拥抱、分享食物或坐在一起)而传播。一般而言,需要累月计长时间与未经治疗的麻风病患者的密切接触(例如同居的家庭成员)才有机会感染此病。

该疾病不会透过性行为传播,也不会在怀孕期间传染给胎儿。

患者开始治疗后就不会再有传染性。

潜伏期

症状可能会在 1-5 年内出现,但有时也可能需要长达 10-20 年才会出现。

临床表现

此疾病影响皮肤、周边神经、上呼吸道黏膜,偶尔也会影响眼睛和关节。过去年代因为没有及时治疗, 可能会出现因丧失感觉神经导致残疾的情况。

治理

汉森氏病是一种可以治愈的疾病,早期治疗可以有效预防残疾。 香港备有足够有效治疗汉森氏病的药物。而早期的诊断至关重要,尤其是对所知来自或长居麻风病高流行国家人仕。

预防

除了早期治疗外,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卡介苗接种除结核病以外亦有强力证据证明亦能有效预防汉森氏病,对近年全球发病率的降低贡献不少。

香港于1952年首次推出卡介苗,在婴儿出生时接种,多年来一直保持高复盖率。 由于卡介苗疫苗在本地人口中的复盖率很高,及该病本身已不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因此汉森氏病在香港的感染风险极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