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体
猩红热是由甲类链球菌引致的细菌感染,主要影响儿童。
病征
早期征状包括喉咙痛、发烧、头痛、恶心和呕吐。舌头表面或会出现草莓般(呈红色和凹凸)的外观。一般在发病首天或翌日,颈部、腋下和腹股沟处会出现砂纸般粗糙的红疹,其后红疹会蔓延至全身。红疹多在大约一星期消退,继而指尖、脚趾和腹股沟的皮肤会脱皮。
猩红热有机会引致并发症如中耳炎、咽喉脓肿、肺炎、脑膜炎、骨或关节毛病,亦可对肾脏、肝脏和心脏造成损害,和引致较罕见的中毒性休克综合症。
传播途径
链球菌可存活于患者的口腔、咽喉和鼻子,可透过飞沫或直接与受感染的呼吸道分泌物接触而传播。
潜伏期
潜伏期介乎 1 至 7 天,通常为 2 至 5 天。
治理方法
抗生素能有效治疗猩红热。如出现猩红热的病征,应尽早求诊,并依照医生的指示服用抗生素。同时服用退烧药物,多休息和补充水分有助纾缓病征。
预防方法
现时并没有疫苗可以预防猩红热。市民应采取以下措施以减低感染机会:
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2. 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
其他语言
预防猩红热(信息图表):
印尼语版 |
他加禄语版 |
泰语版 |
印度语版 |
尼泊尔语版 |
巴基斯坦语版 |
越南语 |
旁遮普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