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体
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致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这种疾病通常发生于动物身上,但亦可感染人类。
炭疽在大多数工业化国家较为少见,但在动物患炭疽的农业地区则较常见。在人类,该病较常影响因职业关系而有可能要处理受感染动物的农业及野生动物工作者。香港自2008年7月起把炭疽列为法定须呈报的疾病,至今尚未录得病例。
传播途径
炭疽孢子可透过皮肤、肠胃道、呼吸道或直接注射进入人体而引致感染。感染的途径包括通过破损的皮肤进入体内、吞食炭疽孢子、吸入含炭疽孢子的雾化微粒或注射受污染的毒品。人传人的情况极为罕见。
潜伏期
炭疽的症状因感染方式而有所不同,通常在暴露于炭疽孢子后1至7天内出现,但潜伏期可长达2个月。
病征
皮肤性炭疽:这是最常见的炭疽类型。患者的皮肤患处初时会凸起和痕痒,继而发展为中央部分呈黑色的无痛溃疡;部分患者可能会有发烧、头痛、肌肉痛、呕吐和淋巴腺肿胀。皮肤炭疽经适当的治疗便可痊愈。
吸入性炭疽:这是最严重的炭疽类型。初期的症状与流感样疾病相似,但随后会迅速恶化为严重呼吸困难和休克。若不及时治疗,吸入性炭疽通常是致命的。
胃肠道炭疽:初期的症状包括恶心、失去食欲、呕吐(包括吐血)、腹痛、发烧及严重腹泻。患上肠炭疽而不及时治疗是可以致命的。
注射性炭疽:症状可能与皮肤性炭疽相似,注射毒品处出现皮肤病变。注射部位的皮下深处或肌肉可能会出现脓肿。 注射性炭疽可更快速地扩散至全身,并且难以识别和治疗。
治理方法
患者需要入院治疗。抗生素可用于治疗炭疽。若在接触炭疽孢子后及早使用合适的抗生素治疗,可有助预防患上炭疽。
预防方法
虽然有疫苗可以预防炭疽,但完成整个疫苗接种过程需要多次注射。人类疫苗主要用于保护可能因职业接触炭疽的特定人群。
要预防感染炭疽,市民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