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香港的抗菌素使用監測 - 批發供應數據 (2019)

發布日期: 2021年5月21日

背景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十分重視抗菌素耐藥性帶來的威脅,成立由食物及衞生局局長擔任主席的高層督導委員會,以制定策略和行動應對本港的抗菌素耐藥性問題,並於2017年7月推出《香港抗菌素耐藥性策略及行動計劃 (2017-2022)》(《行動計劃》)。

《行動計劃》提出把抗菌素使用監測作為策略行動之一。《行動計劃》中的行動3.1.2進一步建議收集不同業界的抗菌素供應數據,以反映抗菌素使用的整體情況和趨勢。衞生署已分別向製品註冊證明書持有人及持牌藥物批發商收集抗菌素批發供應數據,並把項目恆常化爲年度監測工作,每年把報告發布於衞生防護中心網站。此為第四份報告,介紹了2016至2019年間的監測結果。 請按此瀏覽更詳細的調查結果。


研究方法

數據收集範圍

監測涵蓋八個界別,包括衞生署、醫院管理局、私家醫院、私家醫生 (與私家醫院的數字並不重疊) 、註冊牙醫、註冊獸醫、社區藥房及農戶 (持有由漁農自然護理署署長簽發的抗生素許可證)。


監測所涵蓋的抗菌素種類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 (世衞) 有關抗菌素使用監測的建議[1],按2019年《解剖學治療學及化學 (ATC) 分類系統》,把下列重點抗菌素種類納入監測範圍,而監測僅涵蓋非外用抗菌素[2],外用抗菌素並不被納入監測範圍之內。

《解剖學治療學及化學分類系統》 《解剖學治療學及化學分類系統》
編號 類別/子類別
J01 非外用抗菌藥
P01AB 抗阿米巴痢疾或治療原蟲感染的硝基咪唑衍生物類
A07AA 腸道抗感染抗生素


世衞《知曉》分類法 (AWaRe)

根據世衞於2019年制定的《知曉》分類法[3],抗菌素的批發供應數據會歸納為三類:可廣泛使用類 (Access)、謹慎使用類 (Watch) 及保留使用類 (Reserve),而未被世衞納入《知曉》分類法的抗菌素會被歸類為「其他」。


廣譜抗菌素

共有十五種廣譜抗菌素的批發供應被納入獨立監測。


評估準則

監測所收集的抗菌素用量數據以曆年制界定,而分析會以「每日定義劑量」[4] (DDD) 及「每1,000 名居民每日所用的每日定義劑量」(DDD per 1,000 inhabitants per day,又稱作DID ) 作爲計算單位。由於世衞於2019年更新了個別抗菌素「每日定義劑量」的常數[5],因此早年的DDD數值需按2019年公布的DDD常數重新計算,而與過往報告所述的數字有所不同。


統計方法

鑑於《行動計劃》於2017年發布,故選擇2016年的數據為基數作比較。

參考歐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ECDC) 的做法,本報告採用了年均複合增長率 (CAGR),以平均按年變動率來比較2019及2016年抗菌素供應量。

年均複合增長率 (CAGR) = (SU2019 / SU2016)(1/3) - 1

在此公式中,SU2019及SU2016分別代表2019及2016年的抗菌素總供應量。


結果

整體的抗菌素批發供應 (2016-2019)

整體抗菌素供應量從2016年的20.24 DID下降至2017年的18.36 DID後,逐漸增加至2019年的18.88 DID (年均複合增長率:-2.3%)。


按世衞《知曉》分類法的分布

「可廣泛使用類」抗菌素佔2016年所有抗菌素供應的56.1%,該比例在2019年遞增至59.2%。在2016至2019年間,「謹慎使用類」抗菌素從40.5%遞減至37.4%;與此同時,「保留使用類」抗菌素則僅佔整體供應量約0.1%至0.2%;而被歸類為「其他」的抗菌素約佔整體抗菌素供應量的3.1至3.3%。

以「每1,000 名居民每日所用的每日定義劑量」(DID) 計算,「可廣泛使用類」及「謹慎使用類」抗菌素在2016至2019年間的供應下降,年均複合增長率分別為 -0.5%及 -4.8%。


按界別分布

在2019年,超過一半 (56.9%) 抗菌素供應予私家醫生,其次是醫院管理局 (23.4%) 及社區藥房 (7.5%)。

2016至2019年間,供應予社區藥房的抗菌素比率由2016年的18.2%遞降至2019年的7.5%,年均複合增長率為 -27.4%。2016至2019年間供應予註冊牙醫的抗菌素比率錄得最大的升幅,年均複合增長率為19.1%,儘管實際數量不多 (2016年為0.37 DID至2019年為0.63 DID)。私家醫院 (年均複合增長率:6.3%)、醫院管理局 (年均複合增長率:3.2%) 及私家醫生 (年均複合增長率:0.3%) 的供應量均見上升,而2016至2019年錄得供應量跌幅最大的是社區藥房 (年均複合增長率:-27.4%),其次為衞生署 (年均複合增長率:-3.1%)。


按《解剖學治療學及化學分類系統》分類

β-內酰胺類抗菌素、青霉素類 (J01C) 是2019年供應量最高的抗菌素 (44.4%),其次是大環內酯類、林可酰胺類和鏈陽菌素類 (J01F) (14.9%)、喹諾酮類抗菌素 (J01M) (11.6%)、其他β-內酰胺類抗菌素 (J01D) (11.6%) 和四環素類 (J01A) (10.9%)。就2016至2019年的DID變化而言,抗阿米巴痢疾或治療原蟲感染的硝基咪唑衍生物類 (P01AB) 及其他抗菌素類 (J01X) 的升幅最大 (年均複合增長率分別為5.8%及5.0%) ,而酰胺醇類 (J01B) 及其他β-內酰胺類抗菌素 (J01D) 則錄得最大的跌幅 (年均複合增長率分別為-70%及-8.4%)。


批發供應量最高的十種抗菌素

2016至2019年間,批發供應量最高的十種抗菌素佔整體批發供應量超過80%。2019年,阿莫西林和β-內酰胺酶抑製劑 (J01CR02) 為最常供應的抗菌素,佔整體批發供應量26.0%,其次則為阿莫西林 (J01CA04) (12.7%) 及多西環素 (J01AA02) (9.4%)。

阿莫西林和β-內酰胺酶抑製劑 (J01CR02) 及甲硝唑 (J01XD01/P01AB01) 在2016至2019年間的供應量升幅最大 (年均複合增長率分別為5.6%及5.1%),同時頭孢呋辛 (J01DC02) 和複方青黴素 (J01CR50) 的供應量則錄得最大的跌幅 (年均複合增長率分別為-8.0%及-7.5%)。


受監察廣譜抗菌素的批發供應

就2016至2019年而言,絕大部分的受監察廣譜抗菌素 (約99%) 都是供應予醫院管理局和私家醫院使用。在2019年,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piperacillin/tazobactam) 是最常供應的廣譜抗菌素 (佔43.6%) ,其次為美羅培南 (meropenem) (20.2%) 及萬古霉素 (vancomycin) (12.8%)。它們在2016至2019年間均位列於整體廣譜抗菌素供應量最高的前三名,共佔2019年受監察廣譜抗菌素總供應量約76%。

2016至2019年間,受監察廣譜抗菌素的整體批發供應量錄得增加,年均複合增長率為9.0%。


結果詮釋備註

「每日定義劑量」 (Defined Daily Dose / DDD) 是一種計量單位,而非反映建議或平均處方劑量。由於沒有針對兒童而設的「每日定義劑量」,因此難以評估兒科配方的劑量。

由於世衞於2019年更新了個別抗菌素「每日定義劑量」[6]的常數,因此過去的數據需要重新計算,故本報告內的統計數字或與過往的數據有所不同。

就香港的抗菌素批發供應監測而言,相關數據乃由持牌藥物批發商自願呈報,且呈報結果可能帶有誤差。

批發供應數據僅能間接反映不同界別的抗菌素供應量,並不等同實際配發數量,並可能受市場推廣策略影響。例如藥品的折扣優惠所帶來的實質利潤,可使特定的抗菌素批發供應量與去年相比大幅增加。

讀者切勿把香港及其他國家的數據進行直接比較,因雙方的醫療服務供應系統和收集監測數據的方法可能不盡相同,例如部分國家或會把配發或處方的數據作為抗菌素使用監測數據,而非採用性質不同的批發供應數據。


總結

2019年監測的主要結果包括:

  • 抗菌素整體批發供應量從2016年的20.24 DID下降至2017年的18.36 DID後,逐漸遞增至2019年的18.88 DID。2016至2019年之年均複合增長率為 -2.3%。
  • 根據《知曉》(AWaRe) 分類,香港在2019年整體的「可廣泛使用類」抗菌素供應總量達59.2%,已非常接近世衞建議「可廣泛使用類」抗菌素需達整體抗菌素用量60%的基準。
  • 在2019年,最多抗菌素供應予主要用於基層醫療的私家醫生 (佔56.9%)。其次為醫院管理局 (23.4%) 及社區藥房 (7.5%)。
  • 供應予社區藥房的抗菌素百分比從2016年的18.2% 遞減至2019年的7.5%。
  • 2016至2019年間,本港受監察廣譜抗菌素的整體批發供應量上升,年均複合增長率為9.0%。


建議

儘管2019年「每1,000 名居民每日所用的每日定義劑量」(DID) 的批發供應量低於2016年,但留意到2017至2019年的DID遞增,故值得繼續監察。

除了分享監測結果外,我們會繼續加強與各界別的持份者溝通,尋求他們對加強實施抗生素導向計劃的支持。

基於大多數抗菌素供應予私家醫生 (56.9%) 及醫院管理局 (23.4%),建議在基層醫療和公立醫院加強實施抗生素導向計劃。

大部分廣譜抗菌素都是供應予醫院管理局和私家醫院使用。鑑於這些廣譜抗菌素的供應量有持續增長趨勢,有必要進一步探討和加強醫院的抗生素導向計劃。


鳴謝

感謝製品註冊證明書持有人及持牌藥物批發商提供2019年的批發供應數據,及有賴衞生署藥物辦公室的協助,使監測工作得以順利完成。


[1] https://apps.who.int/iris/rest/bitstreams/1313107/retrieve

[2] 監測僅包括口服、注射、肛塞及吸入類的抗菌素。

[3]《知曉》分類法把抗菌素劃分為上述三個類別,強調優化抗菌素使用及降低其潛在抗菌素耐藥性出現的重要性。世衞鼓勵各國或地區致力讓「可廣泛使用類」抗菌素佔整體使用量最少60%,並減少使用較易導致耐藥性的「謹慎使用類」及「保留使用類」抗菌素。

[4] DDD是世衞組織制定的標準單位,用以比較藥物用量。

[5] 例子:口服阿莫西林 (amoxicillin) 的每日定義劑量常數由2018年的1,000毫克更改為2019年的1,500毫克。

[6] 採用世衞制定的《解剖學治療學及化學分類系統》(2019年版本) 進行每日定義劑量 (DDD) 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