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物業管理的感染控制須知 - 第二章: 傳染病的概念


各位同事,大家手上這一份是最新傳染病防疫守則與商場清潔程序指南
而另一份就是發現疑似個案的應變指引
我知道很多同事都很有經驗,但我希望大家都會熟讀內容
尤其我們有新同事,大家要互相配合
預防傳染病?即是傷風戴口罩?
不但要戴口罩,還要洗手,更要經常洗手
其實亂吃食物引致肚瀉是否傳染病?
你指食物中毒?
你們說的都正確,但傳染病並不是這樣簡單
我們看短片了解一下
呂志侯醫生,衞生防護中心(感染控制處)副顧問醫生
呂醫生,請你跟我們講解一下何謂傳染病
KJ,傳染病是指一些可以直接或間接傳播而使人受感染的疾病
這類疾病是由病原體(包括細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蟲)侵入人體所引致的
病原體在體內繁殖,對正常細胞造成破壞
嚴重時甚至導致死亡
這些病原體,能透過不同的途徑
由一個源頭(例如病人、病畜)傳到另一個人身上
使其受到感染而發病
那傳染病的傳播途徑又是怎樣呢?
要使傳染病具有傳染性,有幾個因素是必須要同時存在的
它們包括病原體(致病的微生物)、傳染源頭、傳播途徑以及能夠被感染的宿主
整個過程稱之為「傳染鏈」
傳播途徑主要分接觸、飛沫、以及空氣傳播
某些傳染病可通過多於一種的傳播途徑傳播
理論上,只要能夠中斷傳染鏈就可以預防傳染病的傳播
接觸是最常見的傳播途徑
直接接觸傳播是指人與人通過直接的身體部位
例如手部的接觸而傳播微生物
間接接觸傳播是指接觸到受污染的環境或物件
例如共用的毛巾而傳播
大部份的多重耐藥性細菌,以及可以導致皮膚極度痕癢的疥瘡
都是以接觸作為主要傳播途徑的病例
飛沫傳播是指當人的眼睛、鼻腔及口部的黏膜
接觸到具傳染性的飛沫時而發生的傳播途徑
這些粒子直徑通常大於5微米
所以它們不會長時間在空氣中懸浮
一般不會飄移至源頭病人1-2米以外的範圍
當源頭病人咳嗽、談話、打噴嚏時
具傳染性的飛沫便會產生
流行性感冒就是以飛沫作為主要傳播途徑
而當空氣中一些含有微生物的飛沫核,亦即直徑通常小於或等於5微米的微粒
長時間在空氣中懸浮
並透過我們的呼吸系統吸入
便會導致空氣傳播
以空氣傳播的病例包括肺結核,水痘及麻疹
除了以上3種傳播途徑
其他途徑包括:血液傳播、性接觸傳播、母體至胎兒傳播以及病媒傳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