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31日
病原體
「沙士」即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是由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冠狀病毒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自2004年起,全球再沒有報告任何沙士病例。
病徵
「沙士」的早期症狀與流行性感冒相似。一般而言,患者起初會發高燒(體溫在攝氏38度或以上)。其他症狀可包括發冷、顫抖、頭痛、疲倦或肌肉痛,亦有機會出現肚瀉。病發初期,部分患者只有輕微的呼吸道感染症狀。數日後患者可能會有咳嗽、呼吸困難等下呼吸道感染的症狀,當中約10%-20%病者的病情可能會迅速惡化至呼吸衰竭,並須接受深切治療。長者的症狀或會有較大的變化。
傳播途徑
「沙士」主要透過人與人近距離的接觸,通過患者咳嗽或打噴嚏時產生的呼吸道飛沫而傳播。當患者的飛沫附在周邊人士的口、鼻或眼睛的黏膜上時,就有機會傳播病毒。病毒亦可間接地經雙手觸摸被污染的物件表面後,再觸及口、鼻或眼睛而傳播。
潛伏期
「沙士」的症狀普遍在染病後兩日至七天內出現,但潛伏期可長達大約十天。
治理方法
現時並未有針對性治療此病的方法,主要為支援性治療。
預防方法
目前並無疫苗預防「沙士」。要減低感染及傳播「沙士」的風險,最有效的方法是保持良好的個人及環境衞生。
- 保持良好的個人衞生
- 建議以下情況佩戴口罩:
- 任何有發燒或呼吸道感染症狀的人士;
- 任何到訪或工作於高風險場所如安老院舍 / 殘疾人士院舍、醫療設施臨床區域的人士;以及
- 高危人士(如本身有健康問題或免疫力低的人士)前往人多場所例如乘搭公共交通等。
- 當呼吸道病毒的活躍程度預期會出現上升趨勢時,高危人士到訪公眾地方時應佩戴外科口罩,而市民在乘搭公共交通工具或在人多擠迫的地方逗留時亦應佩戴外科口罩。
- 正確佩戴口罩十分重要,包括在佩戴口罩前及脫下口罩後保持手部衞生。有關正確佩戴口罩的詳情,請瀏覽衞生防護中心網站:www.chp.gov.hk/files/pdf/use_mask_properly_chi.pdf;
- 經常保持雙手清潔,尤其在觸摸口、鼻或眼之前;觸摸扶手或門把等公共設施後;或當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時,如咳嗽或打噴嚏後。
- 洗手時應以梘液和清水清潔雙手,搓手最少20秒,用水過清並用抹手紙或乾手機弄乾。如沒有洗手設施,或雙手沒有明顯污垢時,使用含70至80%的酒精搓手液潔淨雙手亦為有效方法。
- 打噴嚏或咳嗽時應用紙巾掩蓋口鼻,把用過的紙巾棄置於有蓋垃圾箱內,然後徹底清潔雙手。
- 當出現呼吸道感染病徵,應戴上外科口罩,不應上班或上學,避免前往人多擠逼的地方,及盡早向醫生求診。
- 保持均衡飲食、恆常運動、充足休息,避免過度緊張,不要吸煙和避免飲酒,以建立良好的身體抵抗力。
- 保持良好的環境衞生
- 經常清潔和消毒常接觸的表面,如傢俬、玩具和共用物件。使用1比99稀釋家用漂白水(即把1份5.25%漂白水與99份清水混和)消毒,待15-30分鐘後,用水清洗並抹乾。金屬表面則可用70%火酒清潔消毒。
- 用吸水力強的即棄抹巾清理可見的污物,如呼吸道分泌物,然後用1比49稀釋家用漂白水(即把1份5.25%漂白水與49份清水混和)消毒被污染的地方及鄰近各處,待15-30分鐘後,用水清洗並抹乾。金屬表面則可用70%火酒清潔消毒。
-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 打開窗戶,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 經常清洗冷氣機隔塵網;
- 保持空調性能良好。
- 避免前往人多擠逼或空氣流通欠佳的公眾地方;高危人士在這些地方逗留時可考慮佩戴外科口罩。
- 保持廁所、排水口及喉管正常運作。應預防隔氣彎管乾涸及定期消毒排水口(約每星期一次)。
- 如隔氣彎管有損毀,或排水口發出臭味,應立即安排合資格技工檢查及維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