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鈎端螺旋體病

鈎端螺旋體病

2023年11月20日

病原體

鈎端螺旋體病是一種由鈎端螺旋體屬細菌引起的疾病,可感染人類和動物。鈎端螺旋體菌株可感染多種動物,包括囓齒動物、家畜和野生動物,而人類是偶然宿主。帶菌的野生動物和家畜或會會長達多年間歇性地排出鈎端螺旋體。鈎端螺旋體屬細菌在全世界廣泛存在,尤其是在降雨量多的熱帶地區。它可在淡水、潮濕的土壤、植物和淤泥存活很長的時間。大雨後的洪水有助細菌在環境散播。

病徵

症狀包括發高燒、嚴重頭痛、冷顫、肌肉疼痛和嘔吐。其他病徵包括黃疸、紅眼、腹痛、腹瀉或出疹等症狀。如果病人不及早接受治理,可能會出現致命性的腎臟、肝臟、腦部、肺部或心臟感染,甚至引致死亡。

傳播途徑

人類一般可經接觸受感染動物(尤其是囓齒動物)尿液污染的水、食物或土壤而受到感染。這些情況包括經皮膚接觸到污染物,尤其是黏膜表面(如眼睛或鼻子)或破損的皮膚,或食用受污染的食物和飲用受污染的水。此病亦可透過接觸其他受感染動物的體液或被囓齒動物咬傷而傳播。人與人之間的傳播是罕見的。

風險人士

戶外工作或需接觸動物的人士,以及在受污染的湖泊和河流進行戶外水上運動(例如游泳和涉水)的人士,會有較高風險染病。

潛伏期

潛伏期為2至30天,一般約5至14天。

治理方法

可使用抗生素治療鈎端螺旋體病。

預防方法

  • 避免接觸可能受感染動物(尤其是囓齒動物)的尿液或體液污染的淡水、土壤和植物。
  • 避免直接接觸受感染動物(尤其是囓齒動物)的尿液或體液。切勿用手直接接觸已死亡的動物。
  • 接觸受污染的水或土壤後應進行清洗或淋浴。
  • 儘快清潔傷口,並用防水敷料妥善覆蓋傷口直至癒合。
  • 在可能受污染的土壤或水中進行消遣活動或工作時,應穿上適當的保護衣或靴子。
  • 經常保持雙手清潔。接觸寵物或動物後,要立即用梘液和清水洗手,而在受污染的地方應進行消毒。
  • 只飲用煮沸後的自來食水或出品自可靠商戶的樽裝飲品。
  • 將食物、水和垃圾存放在密閉容器中,並保持環境衞生,以防止鼠患問題。
  • 鈎端螺旋體病於颱風和暴雨期間及之後可經受污染的土壤和水傳播。 在可行的情況下,於颱風和暴風雨期間應留在室內,避免前往可能發生水浸的地區,及不應涉水或接觸泥水和泥土。
  • 旅遊人士可通過戶外水上運動感染此病。減少接觸可能受感染動物尿液或體液污染的水源,如河流、池塘和湖泊等,及避免在可能遭受污染的水中游泳或涉水,可減低受感染的機會。

網上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