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耳念珠菌感染

耳念珠菌感染

2023年6月1日

病原體

耳念珠菌是一種新發現的多重耐藥真菌,於 2009 年首次在日本一名患者的外耳道中發現並分離。耳念珠菌感染大多與醫護環境相關。雖然耳念珠菌可於患者身上繁殖數月而不引起症狀並在環境中持續存活,但它可能會引起致命的嚴重感染。由於耳念珠菌(1)通常具有多重耐藥性;(2)難以經標準化驗方法鑑別,容易因鑑別有誤而造成治理不當;(3)可引致醫護機構(例如醫院和護養院)出現爆發,因此對全球的公共衞生構成嚴重威脅。

病徵

耳念珠菌可在非侵入性的身體部位繁殖而不發病,這些部位包括腋窩和腹股溝等皮膚、鼻孔、外耳道、傷口、尿液和呼吸道樣本。 另一方面,耳念珠菌發病時可影響腹腔、傷口、耳朵和血液,而這些感染可以變得嚴重,甚至致命。

已確定的耳念珠菌感染的風險因素包括使用抗細菌和抗真菌藥物、血管和腹部手術、侵入性醫療儀器(例如中央靜脈導管、術後引流管和導尿管)的使用、免疫系統受抑制、慢性腎病、血液透析、糖尿病和長期入住深切治療部。

傳播途徑

耳念珠菌的主要傳播方式是通過直接與患者接觸,或間接接觸受污染的環境表面或設備,或在醫療機構和長期住宿設施中人與人之間傳播。

治理方法

醫生可參考化驗結果為有症狀的病人處方適當的抗真菌藥物。大多數病例可以使用一類名為「棘白菌素」(echinocandins)的抗真菌藥物治療。然而,一些耳念珠菌感染對所有三種主要類型的抗真菌藥物都有耐藥性。治療可能需用高劑量的多種抗真菌藥物。皮膚病變如膿瘡、膿腫等可能需要開刀引流。

預防方法

以下措施有助於預防和控制耳念珠菌的傳播:

◇ 保持良好的個人衞生,尤其要保持雙手清潔。

  • 經常保持雙手清潔,尤其在觸摸口、鼻或眼之前;觸摸扶手或門把等公共設施後;或當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時,如咳嗽或打噴嚏後
  • 洗手時應以梘液和清水清潔雙手,搓手最少20秒,用水過清並用抹手紙或乾手機弄乾。如沒有洗手設施,或雙手沒有明顯污垢時,使用含70至80%的酒精搓手液潔淨雙手亦為有效方法

◇ 避免與他人共用個人物品,如毛巾、衣物、剃刀或指甲鉗。

◇ 避免直接用手接觸排泄物、傷口、 分泌物或已被污染的物件。如需要處理以上穢物,應先戴上合適的個人防護裝備(如手套),並在處理完畢後,用梘液和清水徹底清潔雙手。

◇ 如有破損的皮膚或傷口,應用防水敷料妥善覆蓋直至痊癒,並避免使用公共浴室、按摩或水療設施。

◇ 保持環境衞生和物品清潔。例如,定期使用1比49稀釋的家用漂白水(即在49份水中加入一份含5.25%次氯酸鈉的家用漂白水)對家具和設施進行消毒。 使用70%的酒精對金屬表面進行消毒。

◇ 如出現感染體徵或症狀,應盡早求醫。

◇ 跟從醫生處方,正確使用抗菌素。

  • 不要向醫生要求抗生素。
  • 遵照醫生的建議使用抗生素。
  • 即使病情轉好,也不要自行停用抗生素。
  • 不可服用剩餘的抗生素。
  • 切勿與他人共用抗生素。

在社區的院舍環境(例如安老院舍和殘疾人士院舍)照顧對耳念珠菌檢測呈陽性的院友時,應注意下列的主要元素:

1.院友安置
  • 在情況許可下,安排院友入住單人房間。
  • 否則應安排帶有同一多重耐藥性微生物的院友入住同一房間或以屏障分隔的區域。
2.感染控制預防措施
  • 若會直接接觸院友或受污染的物件,進入房間前須戴上手套及穿上保護衣。
3.專用的醫療用具
  • 為院友提供專用的醫療用具(如輪椅、血壓計臂帶)及清潔用品。
  • 如須共用,應於使用後徹底消毒。
4.專用的設施
  • 最理想是能為院友提供專用的厠所及洗澡設施。
  • 如須共用,應最後才為帶菌院友進行護理程序(如更換紙尿片、洗澡)。使用設施後應徹底消毒。

網上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