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設立中央名冊促進器官捐贈

設立中央名冊促進器官捐贈
2008年11月24日
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於今日(十一月二十四日)啟動,令現時捐贈器官的系統更方便市民使用,也讓捐贈者在身故後遺愛人間的心願能更有效地得以實踐。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周一嶽醫生今日在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啟動儀式上表示,器官捐贈能夠拯救正在等候器官移植病人的性命,而中央名冊提供一個方便途徑,讓自願捐贈器官者登記個人意願。

周醫生說:「我們珍惜器官捐贈這一可敬行為,並會研究推廣方法,提高社會對這種行為的認可程度。」

為鼓勵更多市民支持,行政長官、政務司司長、財政司司長、律政司司長和食物及衞生局局長率先簽署器官捐贈咭,並透過中央名冊登記他們的意願。

周醫生說:「設立中央名冊只是其中一項推廣器官捐贈的工作。我們最終目的是希望在社會建立一股風氣,把自願捐贈器官視為值得表揚的行為,並且是普遍而非一種特殊做法。」

衞生署署長林秉恩醫生在出席啟動儀式時表示,對器官衰竭病人而言,進行器官移植是延續生命的不二法門,亦是對他們家人最寶貴的禮物。

根據衞生署在二零零七年進行的行為風險因素監測研究結果顯示,七成受訪者願意在死後捐贈器官;一九九二及一九九四年的比率分別為28.5%及36.8%。

林醫生說,約七成曾反對家人捐贈器官的受訪者表示,如果他們事先知道家人有意願捐贈器官,便不會在家人死後提出反對。

他說:「因此,有意在死後捐贈器官的人士應該將這個決定告知家人,讓拯救別人性命的意願得以實踐。」

中央名冊讓衞生當局準確地識別有意捐贈器官人士,即使他們並無攜帶器官捐贈咭或預先將捐贈意願告知家人。

此後,有意在死後捐贈器官人士只須填妥登記表格,於網上遞交、郵寄或傳真至衞生署,便可進行登記。捐贈者亦可透過衞生署更改資料或取消登記。

林醫生說,除了中央名冊外,其他捐贈器官的登記方法仍可使用。

他說:「當局已重新設計捐贈器官咭,新設計更為耐用,方便有意捐贈器官人士攜帶。此外,一系列具規模的推廣活動亦將會在社區展開。」

醫院管理局主席胡定旭認同林醫生的講法。他說:「中央名冊為有意捐贈器官的市民提供更方便的途徑登記捐贈器官的意願,讓醫管局的器官捐贈聯絡員在有需要時能更快捷地得悉器官捐贈者的意願,盡快安排器官移植使更多人受惠。」

香港醫學會會長謝鴻興醫生亦有出席啟動儀式,並表示醫學會歡迎及支持建立中央名冊。

謝醫生說,由醫學會自1994年保存及經電腦化的約四萬五千名器官捐贈者資料將會在取得捐贈者同意後,透過醫學會的「文成行動」轉移至中央名冊。

他表示,醫學會的登記系統會繼續運作最少一年,但他呼籲市民利用中央名冊,而非醫學會的登記系統進行登記。

他說:「然而,醫學會在未來的日子會繼續推廣器官捐贈。」

市民可於公立和私家醫院、香港紅十字會捐血中心、衞生署各健康院、香港醫學會、大專院校;和多個非政府機構及私人公司索取器官捐贈咭及登記表格。

填妥的登記表格可郵寄往灣仔皇后大道東213號胡忠大廈21樓至衞生署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管理主任,表格也可以傳真方式(2127 4926)遞交。

市民可到器官捐贈網頁(http://www.organdontaion.gov.hk)在網上遞交登記表格,並瀏覽該網頁或致電中央健康教育熱線2833 0111取得更多有關器官捐贈的資料。


二零零八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