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18年4月12日
序言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非常重视抗菌素耐药问题的威胁,并于2017年推出了《香港抗菌素耐药性策略及行动计划(2017 – 2022)》(《行动计划》),制定应对策略和行动。
《行动计划》胪列出监测抗生素用量为其中一项策略行动。由于现时未有搜集全港抗生素用量数据的机制,而批发供应数据等数据或能间接反映抗生素用量。所以,卫生署于2017年向持牌药物批发商进行问卷调查,按照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用以监察及研究药物应用的《解剖学治疗学及化学分类系统》,搜集及分析属索引代码J01(非外用抗菌素)的抗生素年度供应批发数据。
数据搜集和分析方法
卫生署透过标准问卷,收集全港持牌药物批发商2014 – 2016年的抗生素年度供应批发数据。持牌药物批发商需提交供应予下列八个界别的相关数据,包括卫生署、医院管理局、私家医院、私家医生(与私家医院的数字并不重叠)、注册牙医、注册兽医、社区药房及农夫。按世卫指引,是次调查并不包括外用制剂抗生素。
问卷调查所收集的数据经分析整理后以「每日定义剂量Defined Daily Dose(DDD)」表示。「每日定义剂量」为世卫采纳用作比较药物用量的标准单位,其定义为「药物用于其主要适应症时,一般成人的每日平均维持剂量」。为调整人口变动带来的影响,是次分析使用「每1,000名居民每日所用的每日定义剂量DDD per 1,000 inhabitants per day(DID)」(为海外卫生当局广泛采纳之单位),以反映年度抗生素用量趋势。
主要结果
全港供人类使用的抗生素2014 – 2016年的总批发供应量分别为22.24、22.63及23.74 DID。2015年的总批发供应量较2014年上升1.8%(0.39 DID),而2016年则较2015年上升4.9%(1.11 DID)。
于2014 – 2016年间批发供应量最高的三类抗生素为β-内酰胺类抗菌药青霉素类(beta-lactam penicillins)(11.1 – 11.9 DID)、大环内酯类,林可胺类和链阳菌素类(macrolides, lincosamines and streptogramins)(2.9 – 3.3 DID)及其他β-内酰胺类抗菌药(other beta-lactam antibacterials)(2.9 – 3.0 DID)。此三类抗生素共占2014–2016年度本港供人类使用抗生素供应量的76 – 77%。
于2014–2016年间获供应最多抗生素的三个界别为私家医生(51.4 – 51.9%)、医院管理局(20.8 – 21.4%)及社区药房(18.2 – 18.6%)。
十一种对本地而言重要的广谱抗生素只占2014 – 2016年整体批发供应量的 0.94 – 1.11%。这些抗生素大部分(99.2 – 99.4%)均供应予医院管理局及私家医院使用。
分析
从结果所得,批发供应量最高的三类抗生素,主要用作治疗常见于医院及社区内发现的细菌感染。这些抗生素亦为常处方作治疗怀疑细菌感染的第一线药物。
广谱抗生素只占全港抗生素供应量的小部分,而这些抗生素多数供应予医院管理局及私家医院使用。这两界别为全港提供第二及第三层医疗(即专科及住院服务),照料更多身体情况较差和更多耐药细菌感染的病人。因此,此结果实属意料之内。
获供应最多抗生素的三个界别为私家医生、医院管理局及社区药房。由于私家医生及医院管理局是社区及住院医疗服务的主要提供者,有关调查结果合乎预期。至于约有18%的抗生素供给予社区药房,卫生署已密切监测有关情况。
调查局限
是次调查基于抗生素批发供应数据,并不包括药物自然损耗、弃置的过期药物,以及为治疗特定病人而进口的未经注册药物的数量。批发供应量并不等同药物配发及使用量,同时亦未包含足以判断抗生素是否用得其所的资讯。
落实建议
基于调查结果,卫生署透过不同媒介推出了一系列推广正确使用抗生素的活动。卫生署亦连同其他专家及持份者,修订了医院间跨专业抗生素用药指引《效果》,并推出了「基层医疗抗生素导向计划」,推广在医院及社区正确使用抗生素。卫生署已提醒社区药房遵守有关条例,并加强规管非法售卖抗生素的情况。
总括而言,是次调查结果只反映抗生素使用情况的一部分。卫生署将会连同其他政府机构及组织开展各类监测工作,以较全面反映本港的抗菌素耐药情况。
建议
给大众巿民的建议
给社区药房的建议
给医护人员的建议
请按此浏览更详细的调查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