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健康資訊

食物中毒

2025年1月28日

病原體及病徵

食物中毒通常由進食受污染食物或飲用受污染食水所引致。食物或食水會受細菌、病毒、寄生蟲、生物毒素或化學物污染。

部分常見的食物中毒:


沙門氏菌(細菌)

該等病原體常被發現之處:在家養及野生動物中廣泛存在,亦常見於食用動物(例如家禽、豬和牛)和寵物(例如貓、狗、鳥類和龜等爬蟲類動物)。

該等病原體引致食物中毒的普遍來源:未熟透的肉類、肉類食品、家禽、未經加熱殺菌處理的奶、生的蛋及蛋製食品(如布甸)。

病徵:常見症狀包括嘔吐、腹瀉及腹痛,或有發燒。若未能及時接受適當治療,可能出現致命的嚴重併發症,如脫水及敗血病等,但這些情況十分罕見。


金黃葡萄球菌(細菌)

該等病原體常被發現之處:喉嚨、鼻腔、皮膚、切傷及創傷的傷口。

該等病原體引致食物中毒的普遍來源:經由有皮膚感染或鼻內帶有該種細菌的食物處理者處理過之食物,特別是涉及人手處理而其後並無翻熱的食物(例如:三文治、蛋糕及酥餅)。其他食物污染的來源包括用作預備食物的用具和工作枱。金黃葡萄球菌可產生引致食物中毒的腸毒素。

病徵:常見症狀包括嘔吐、腹瀉及腹痛,或有發燒。若未能及時接受適當治療,可能出現致命的嚴重併發症,如脫水及敗血病等,但這些情況十分罕見。


副溶血性弧菌(細菌)

該等病原體常被發現之處:海產。

該等病原體引致食物中毒的普遍來源:進食未熟透或生的海產。已煮熟食物亦有可能在準備或貯存時受生海產交叉污染。

病徵:常見症狀包括嘔吐、腹瀉及腹痛,或有發燒。若未能及時接受適當治療,可能出現致命的嚴重併發症,如脫水及敗血病等,但這些情況十分罕見。


產氣莢膜梭狀芽胞桿菌(細菌)

該等病原體常被發現之處:泥土、污水、塵埃、動物和人類的糞便和動物製飼料。

該等病原體引致食物中毒的普遍來源:受交叉污染、未徹底煮熟或在不適當的温度貯存過久的肉類及肉類食品(例如:燜炖菜式及鹵水食物)。

病徵:常見症狀包括嘔吐、腹瀉及腹痛,或有發燒。若未能及時接受適當治療,可能出現致命的嚴重併發症,如脫水及敗血病等,但這些情況十分罕見。


諾如病毒(病毒)

該等病原體常被發現之處:人們可以從接觸被感染的人、食用或飲用受污染的食物或水,或通過接觸受污染的物件表面感染諾如病毒。

該等病原體引致食物中毒的普遍來源:貝類海產特別是生蠔、未經烹煮的蔬菜、沙律和冰塊是常見引致人類受諾如病毒感染的食物。

病徵:常見症狀包括噁心、嘔吐、腹瀉、腹痛、輕微發燒及不適。


雪卡毒魚類中毒(生物毒素)

該等病原體常被發現之處:海產珊瑚魚。

該等病原體引致食物中毒的普遍來源:海產珊瑚魚。

病徵:四肢、面部、舌頭或口部周圍麻痺、冷熱不分、頭暈、心悸及胸痛。雪卡毒魚類中毒的患者康復後,如進食任何魚類、果仁、酒精或咖啡因,可能會導致病徵復發。


河豚毒素中毒(生物毒素)

該等病原體引致食物中毒的普遍來源:河豚和刺規。

病徵:口唇、舌頭、面部和四肢麻痺、頭痛、嘔吐、腹瀉、上腹疼痛、說話含糊不清、步行困難、癱瘓、痙攣、呼吸困難及心律紊亂。嚴重個案可能出現呼吸衰竭和血液循環系統衰竭,並導致死亡。


除害劑(化學物)

該等病原體引致食物中毒的普遍來源:除害劑殘餘達危險水平的蔬菜。

病徵:頭暈、肌肉無力、麻痺、流眼水、流涎及心悸。若嚴重中毒,可引致視力模糊、震顫或痙攣,以及呼吸困難。

傳播途徑

食物中毒是由於食用含有致病媒介或受致病媒介污染的食物而引致的。

潛伏期

潛伏期由數小時至數日不等,視乎致病媒介而定。

治理方法

如出現食物中毒的病徵,須立即求診,並應補充水分。患病的食物處理人員應暫停工作,直至復原。

預防方法

實踐食物安全可預防食物中毒。「食物安全五要點」是五個簡單而有效的要點,讓大家遵從,藉以預防由食物傳播的疾病:

  1. 精明選擇(選擇安全的原材料);
  2. 保持清潔(保持雙手及用具清潔);
  3. 生熟分開(分開生熟食物);
  4. 煮熟食物(徹底煮熟食物);及
  5. 安全溫度(把食物存放於安全溫度)。

請瀏覽以下食物安全中心網頁獲取更多實用的資訊: http://www.cfs.gov.hk/tc_chi/consumer_zone/consumer_zone_5_Keys_to_Food_Safety.html

市民亦應經常保持個人、食物及環境衞生。在外進食時,應注意以下要點:

  • 避免進食生的海產;
  • 小心選擇冷盤,包括自助餐的刺身、壽司及生蠔;
  • 如需製作以略煮或未經烹煮的蛋為用料的菜式時,應選用經巴士德消毒的蛋、蛋製品或蛋粉;
  • 光顧可靠及有牌照的食肆;
  • 食用預先煮熟或吃剩的食物前,應妥善貯存和翻熱食物;
  • 火鍋或燒烤時,確保食物已徹底煮熟才進食;
  • 在烹煮過程中,小心處理並要徹底分開生和熟的食物;
  • 使用兩套筷子及用具分開處理生及熟的食物;
  • 不要光顧無牌食物檔;
  • 飲用經煮沸的水;
  • 高危人士(包括免疫力較低的人、長者、孕婦及幼童)患食源性疾病的風險較高,故不應進食生或未經徹底煮熟的食物;
  • 不要嘗試使用鹽、醋、酒及日本芥末殺菌,因為均沒有殺菌效用;及
  • 進食前及如廁後要洗手。

近年香港並無除害劑引致食物中毒個案的報告。蔬果中的除害劑殘餘的不滿意率為低;檢測到的除害劑殘餘含量甚低,引致中毒的機會不大。有關清洗蔬果的建議已更新如下:

  • 用流動的清水徹底沖洗蔬菜;
  • 如適合,用清潔的刷子刷洗表層堅硬的農產品,以去除表面及縫隙中的污垢和其他物質(包括除害劑和污染物);及
  • 不建議使用肥皂、配方洗滌劑或農產品清潔劑等清洗。

請瀏覽以下食物安全中心網頁獲取更多有關食物內除害劑殘餘的資訊: http://www.cfs.gov.hk/tc_chi/faq/faq_07.html

要預防雪卡毒魚類中毒,須注意下列事項:

  • 避免食用大珊瑚魚,尤其超過三斤的大海魚;愈大的魚含雪卡毒素的風險愈高;
  • 每次只吃小量珊瑚魚,不要同時喝酒、吃花生或豆類食物,以防中毒時加劇症狀;及
  • 不要吃珊瑚魚的卵、肝、腸、頭和皮,因為該等部分會積聚較多毒素。

網上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