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布魯氏菌病

布魯氏菌病

2023年9月11日

病原體

布魯氏菌病是由布魯氏桿菌屬引致的傳染病。這些細菌主要感染動物,如牛、狗、豬、綿羊和山羊。

病徵

布魯氏菌病沒有特定的病徵,通常出現的病徵包括發燒、冒汗、不適、食慾不振、頭痛、肌肉,關節和/或背痛、疲勞、食慾不振和身體虛弱。嚴重的感染可能會影響大腦、心臟、肝臟、脾臟、其他器官或系統。這種疾病可演變成慢性疾病,並可持續多年。治療痊愈後仍可能復發。

傳播途徑

布魯氏菌病可由受感染的動物或污染的動物產品,經以下途徑傳染人類:

  • 飲用或進食受污染的產品,包括未經消毒的奶類產品、生或未經煮熟的肉類或內臟。
  • 經皮膚傷口或黏膜接觸受感染動物的組織、血液、尿液、陰道分泌物、流產胎兒和胎盤。
  • 吸入受污染的空氣粒子。

人與人之間的直接傳播是罕見的。

高危人士

因工作需要而接觸到受感染的動物或動物組織的人士,如屠房員工、肉類加工員工、獸醫和實驗室工作人員等,感染布魯氏菌病的風險相對較高。在香港,布魯氏菌病是一種須呈報的職業病。

潛伏期

潛伏期一般是2至4星期,但亦可由5日至6個月不等。

治理方法

抗生素可治療布魯氏菌病。

預防方法

現時只有適用於動物的疫苗。為了預防感染,市民應注意個人和食物衞生。

1. 保持良好的個人衞生

  • 經常保持雙手清潔,接觸動物或其分泌物後,必須用梘液和清水徹底清潔雙手。
  • 立即清潔受損的皮膚,並用防水敷料妥善覆蓋傷口。觸摸傷口前、後須潔淨雙手。
  • 處理動物組織或內臟時,特別是因職業需要人士,須佩戴合適的防護裝備包括口罩、手套、眼罩及保護衣或圍裙等。工作完畢後,必須徹底洗手。

2. 保持良好的食物衞生

  • 切勿飲用或進食未經消毒的奶類製品,和生或未經煮熟的肉類和內臟。
  • 處理食物時應遵從食物安全五要點,即精明選擇(選擇安全的原材料)、保持清潔(保持雙手及用具清潔)、生熟分開(分開生熟食物)、煮熟食物(徹底煮熟食物)及安全溫度(把食物存放於安全溫度),藉以預防由食物傳播的疾病。

請瀏覽食物安全中心網頁,以獲得更多有關食物安全的資訊。


網上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