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體
登革熱是一種由登革熱病毒引起的傳染病,此病毒經由蚊子傳播給人類。登革熱常見於熱帶及亞熱帶氣候地區。登革熱在一百多個國家流行,當中包括多個東南亞國家。登革熱病毒共有四種不同血清型,每一型均可引致登革熱及重症登革熱(又稱為登革出血熱)。
病徵
登革熱的病徵包括高燒、嚴重頭痛、眼窩後疼痛、肌肉及關節痛、噁心、嘔吐、淋巴結腫脹以及出疹。有些人在感染登革熱病毒後沒有明顯的病徵,有些則只有發熱及出疹等輕微及不明確的病徵。
第一次感染登革熱的病情一般都較輕,病癒後對該血清型病毒會產生終生免疫能力,但對其他三種血清型病毒只有部分和短暫的交叉免疫能力。若隨後感染其他血清型的登革熱病毒,出現重症登革熱的機會則較高。
重症登革熱是一種由登革熱所引起的併發症,病情比較嚴重,可導致死亡。重症登革熱的患者初時會出現發高燒等與登革熱相似的一般病徵。當高燒開始退卻時(通常在病發後 2 - 7 天),患者或會出現一些重症登革熱的預警症狀,例如嚴重腹痛、持續嘔吐、呼吸急促、乏力、煩躁不安和出血的症狀,如鼻或牙齦出血,亦有可能出現嘔吐物或糞便中帶血的情況。嚴重的或會導致血液循環系統衰竭、休克及死亡。
傳播途徑
登革熱透過帶有登革熱病毒的雌性伊蚊叮咬而傳染給人類。當登革熱患者被病媒蚊叮咬後,病媒蚊便會帶有病毒,若再叮咬其他人,便有機會將病毒傳播。此病並不會經由人與人之間傳播,但有證據顯示登革熱病毒有輕微機會經母嬰傳播從懷孕母親傳染給她的嬰兒。
香港並未發現主要傳播登革熱的埃及伊蚊,但同樣可傳播登革熱的白紋伊蚊卻屬於本港常見的蚊品種。
潛伏期
潛伏期為 3 - 14 天,大多數為 4 - 7 天。
治理方法
目前並沒有針對登革熱及重症登革熱的治療。患有登革熱的人士一般都會在一周左右自行痊癒,而症狀治療可助紓緩不適。重症登革熱患者通常須住院及接受支援性治療。
預防方法
目前沒有預防登革熱的疫苗在本港獲註冊。預防登革熱的最佳方法是避免被蚊子叮咬。
預防被蚊子叮咬
1. 穿著寬鬆、淺色的長袖上衣及長褲。
2. 於外露的皮膚及衣服塗上含避蚊胺 (DEET)成分的昆蟲驅避劑。
3. 採取其他關於戶外的預防措施:
預防蚊子繁殖
1. 防止積水
2. 避免蚊蟲滋生
有關更多防治蚊子滋生的資料,請瀏覽食物環境衞生署網頁:
https://www.fehd.gov.hk/tc_chi/pestcontrol/handbook_prev_mos_breeding.html
出外旅遊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