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健康資訊

戊型肝炎

2025年1月28日

病原體

戊型肝炎是一種由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臟疾病。所有感染人類的戊型肝炎病毒均屬於正戊肝病毒屬。正戊肝病毒屬分為A-D四個物種,分別感染不同的宿主。常見引起人類感染的戊型肝炎病毒屬於A物種,但亦有人類感染C物種戊型肝炎病毒(又稱為大鼠戊型肝炎病毒)的病例,當中以免疫功能受抑制人士為主。

病徵

急性戊型肝炎的病徵與其他種類病毒性肝炎的病徵相似,包括:

  • 最初數日出現發燒、食慾不振、噁心及嘔吐;
  • 腹部疼痛、瘙癢、皮疹、或關節痛;
  • 黃疸(皮膚及鞏膜變黃),茶色小便,大便呈淺色;及
  • 肝臟稍微發大,並出現壓痛。

這些症狀通常與其他肝病的症狀很難區別,一般持續 1 - 6 星期。

在罕見情況下,急性戊型肝炎或會造成暴發性肝炎(急性肝衰竭)和死亡。如在懷孕期間感染戊型肝炎,引致急性肝衰竭、流產和死亡風險會較高。如在妊娠第三期感染戊型肝炎,死亡率可高達 20 - 25 %。其他高危人士,如有嚴重長期病患的長者、曾接受器官移植的人士、慢性肝病患者和葡萄糖六磷酸去氫酵素缺乏症(又稱G6PD缺乏症)患者,感染戊型肝炎亦可能出現嚴重病情。

過往曾有免疫功能受抑制人士患上慢性戊型肝炎的病例。

傳播途徑

常見引起人類感染的戊型肝炎病毒主要是透過糞口途徑,如飲用遭到糞便污染的食水傳播。另外,食用來自受感染動物而未經煮熟的肉或肉類產品(戊型肝炎病毒曾於豬肝內檢測到)、以及食用生或未經煮熟的貝類食品亦可感染戊型肝炎。其他不常見的傳播途徑包括:

  • 透過輸入受感染的血液製品;
  • 器官移植;及
  • 由孕婦傳給胎兒。

戊型肝炎患者的糞便從發病前幾天到發病後約 3 - 4 星期的期間可帶有戊型肝炎病毒。

至於人類感染大鼠戊型肝炎,目前確實傳播途徑尚未明。可能的傳播途徑包括:

  • 進食或飲用被齧齒動物或其排泄物污染的食物或水;
  • 接觸被齧齒動物或其排泄物污染的環境或物件;及
  • 直接接觸齧齒動物或其排泄物。

潛伏期

一般戊型肝炎的潛伏期為 2 - 10 星期不等,平均為 5 - 6 星期。人類感染大鼠戊型肝炎的潛伏期則在目前尚未明。

治理方法

目前沒有能改變急性戊型肝炎病情的治療方案。預防是最有效的控制方法。戊型肝炎患者一般不需要住院,但出現暴發性肝炎的患者則需要住院。有戊型肝炎症狀的孕婦也需考慮住院接受治療。

預防方法

1. 保持良好的個人衞生

  • 經常保持雙手清潔,尤其在處理食物或進食前,以及如廁或處理嘔吐物或糞便後應徹底洗手。洗手時應以梘液和清水清潔雙手,搓手最少20秒,用水過清並用抹手紙或乾手機弄乾。如沒有洗手設施,或雙手沒有明顯污垢時,可考慮使用含70至80%的酒精搓手液潔淨雙手。由於酒精未能有效殺死戊型肝炎病毒,酒精搓手液並不能代替使用梘液和清水潔手。
  • 清理或處理嘔吐物及糞便時,須戴上手套及口罩,事後必須徹底洗手。
  • 用膳時要使用公筷和公匙,不要與他人共享同一食物或飲料。
  • 如出現嘔吐或腹瀉等腸胃病徵的人士,不應上班或上學及應向醫生求診。
  • 患者或帶菌者切勿處理食物和照顧兒童、長者和缺乏免疫力的人士。

2. 保持良好的食物衞生

  • 處理食物時應遵從食物安全五要點,即精明選擇(選擇安全的原材料)、保持清潔(保持雙手及用具清潔)、生熟分開(分開生熟食物)、煮熟食物(徹底煮熟食物)及安全溫度(把食物存放於安全溫度),藉以預防由食物傳播的疾病。
  • 只飲用煮沸後的自來食水或出品自可靠商戶的樽裝飲品。
  • 避免飲用來歷不明的冰塊所調製的飲料。
  • 從衞生及可靠的地方購買新鮮食物,不要光顧無牌小販。
  • 食物應妥善儲存或放入冰箱,不要將其長時間置於室溫的環境下。
  • 食物應徹底清洗。徹底煮熟食物,特別是海產(如貝類)、豬肉和豬內臟,方可進食。避免進食生或未經煮熟的食物。
  • 把生的肉類和內臟切成薄片,以加快受熱的速度,尤其是用於火鍋和生滾粥的肉類和內臟。
  • 貝殼類海產與動物內臟(例如豬肝)應於沸水中煮最少3至5分鐘,以確保徹底煮熟。
  • 肉類和內臟的肉汁必須清澈,不應呈紅色;切開經烹煮的肉類和內臟時不應見血。
  • 吃火鍋時,分別使用兩套筷子和用具處理生的和經烹煮的食物,以避免交叉污染。

*請瀏覽食物安全中心網頁,以獲得更多有關食物安全的資訊。

3. 保持良好的環境衞生

應以1比99稀釋家用漂白水清潔消毒家居,因為家用洗滌劑可能無法殺死戊型肝炎病毒。

一般而言,齧齒動物(如老鼠)可以直接或間接傳播多種疾病給人類。市民應採取以下措施:

在居住環境中除去可供齧齒動物作為食物或巢穴的源頭。妥善儲存食物於有蓋的容器內,並小心貯存及處理寵物的食物,以免成為齧齒動物的食物;

  • 所有垃圾及廚餘應存放在有蓋垃圾箱內,並須每天清理至少一次;
  • 保持處所清潔,特別是垃圾房和後樓梯,避免堆積雜物;
  • 定期巡查花床及通道,避免齧齒動物出沒;及
  • 避免以下高危活動以減少接觸齧齒動物:
    • 切勿徒手接觸齧齒動物或其屍體;
    • 避免接觸齧齒動物及受其排泄物污染的地方;
    • 接觸動物後,要立即用梘液和清水洗手,而受污染的地方應進行消毒;及
    • 如有任何傷口,應盡快清潔受損的皮膚,並用防水敷料妥善覆蓋傷口。

網上資源